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个要求可以说是最低要求,你辛苦的备课、上课、判作业,你辛苦的和孩子的不良习惯作斗争,你辛苦的......,结果你确是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这可以说是一辈子当老师最大的失败。每当看到,受到学生崇拜的老师表现出来的自豪和幸福时,我就有说不出的艳羡。无论我的学生的成绩、我对学生的态度、我对他们成长中的帮助,我觉得都很到位,为什么我就不能收获那样的感情收获呢?这是我当时的真情实感。
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教书?学生毕业走了我获得了什么?教数学的、教物理的、教语文的、教英语的等等,学生获得了知识的同时,我们这些老师应获得什么?对学生来说,除了获得知识和能力之外,在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还学会了什么?带着这些乌七八糟的问题,我慢慢的捋出了一个头绪。一个人在成长中要学会和自然相处,也要学会和人相处,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之前。主要学习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同学)、如何与成年人相处(家长、教师、亲戚及社会的相关人等),这一阶段人的上升阶段,从弱势(仰视别人、学习别人制定的规则)到均势(和别人平等,评价规则的优劣)。第二阶段,从工作开始到50岁左右。是人的鼎盛阶段。积极参与社会的交往,参与社会规则的修订,开始按自己的理解为别人制定规则(至少为自己的孩子制定规则)。前一半还是学习如何与老同志相处,后一段就要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养自己孩子阶段,或教育别人孩子)、还要学习如何与比自己小的领导相处。第三阶段,下降阶段。人过五十,有些人可能要威风到70,但大部分人,开始学习如何听从指挥,如何淡出社会主流。70岁之后,就是进入人微言轻,看孩子脸色行事的时候了。有一句俗语说的好:十七八力不全,二十七八心不全,三十七八正当年,四十七八英雄汉,五十七八还能干,六十七八完了蛋。就是说的这个理。
回头说我们的教学,学习再多的知识,人一旦死去,也都是烟消云散。做再多的发明创造,一旦有新的出现,还是要被忘掉。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活一辈子就是过一个好的情感体验,即人生的幸福,其他的成就不属于生命的根本属性。所以,我说课堂教学的一个潜在目的就是培养师生感情,学科知识只是感情交流的媒介,师生对知识的探讨越深入,师生的感情就越深。学生对学科的理解越有兴趣,学生就越热爱生活。学科知识的相对稳定性,决定力他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说,没有获得学生的感情的老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由表及里的阐述这样几条原则
学的好比教得好重要 每一个老师都是要从服务学生的学习这一表象出发,才能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爱好、能力,从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和指导,这是研究学生的开始。
关怀比学问重要 “children don't care how much you know until they know how much you care.”翻译过来就是:孩子不关心你知道多少,他们知道你关心你他们多少。所以,中外共此明月。
公正比特殊照顾重要 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情的社会,但是在我们的每个小集体中,还是呼唤公平,大家认可公正,不放心的是否能真的保证公正。特殊的关照也需要,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
诚信比自律重要 作为老师要兑现自己的成若,要按照处理问题的规定去处理,不能依据自己的好恶、自己的理解,去改变应有的结果。答应学生保密的事就是对谁都不说、永远不能说。实在要说,也得编一个历史情境或它域情境,换一个当事人来将这个故事。这是做老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孩子面前讲自己的人品更重要,他直接关系到孩子对社会的信任度。有时我们强调以身作则,实则是不能实现,且不说老师和孩子的巨大差异,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处处以身作则,况且很多人利用这个名声,以势压人,沽名钓誉,在学生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讲理比说教重要 要成为一个以理服人的人,而不是以权压人的人,以大话压人的人,以高调压人的人。
尊重比爱重要 尊重是理性的,是平等的基础。爱是感性的,必然掺杂个人的感情,爱每一个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一句口号,特别是本能反应时。而尊重是一种理念和一种修养。
师生共同奋斗比其他的都重要,上面讲了很多,都是做不到的或者是不能保证总是做到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事业,这一过程就是共同奋斗的过程。任务共同分担,活动共同实施,有问题共同研究,有冲突互相争辩,有矛盾开诚解决,有成就互相庆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最后,一切都被共同的目标裹挟在炙热的情感之中。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