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德育”必须更新德育评价机制

时间:2018-02-07 13:58:14来源:<推荐访问:教师心得体会

    从某种角度来讲德育是很难进行量化式的客观性评价,因为德育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一种长期的积淀。德育评价往往会陷于两种极端,一是表面性评价过多,所谓的查表面文章;一是模糊性过强,结果是走走听汇报、看看凭感觉,所以把德育工作如实地反映出来并用分数加以量化评价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这不是我们的评价能力问题,而是德育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从某种意义来说:德育不能量化考评是真实的,准确地量化考评是不真实。这样理解并不是说不能对学校进行德育评价,恰恰相反,只有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才能如实地去了解一所学校的德育。每个学校都要结合德育实际,适当地更新德育评价机制,才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1.突出对“德育主题化”工作的考核。学校德育工作一定要有主题,让主题成为统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学校工作最有自主、创新特点的其实是德育工作。如果能够把主题化工作常规化,从计划到总结,从过程性材料积累到内涵深入发展,让一学年的德育工作在开学初就有计划,然后有条不紊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就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简而言之,理论是德育主题,实践就是学生活动。

  2.强化德育过程性了解。德育主要的特点是过程决定了结果,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有意义,所以必须加大对德育过程的了解,作为德育工作者而言,关注过程是德育工作成功的关键,对于评价者而言,对过程的了解能够很好地去关注、评判德育工作,了解观察常态化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3.重视师生的交流座谈。德育的对象主要是人而不是物,所以只有作为对象的学生与老师最有发言权,师生的交流座谈,是信息的互通反馈的过程,是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最能捕捉不能量化打分的信息,通过这些渠道获取信息往往是无法掩饰与打扮的,所以是最真实、最客观。从某种角度来说,对德育工作成果的主观性描述比客观性打分更接近真相,更有益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因为人的教育效果不是用分数可以衡量的,而只能是语言的描述。

  4.增加德育分值的比重。在评价体系中,德育的分值要加重,评价的内容要突出。作为评价体系中对大家都关注的点的检查力度可以削弱,大家不关注而又非常重要的点只能通过提高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这个角度来说督导的重点是德育,而教学完全可以通过政策来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