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教后记

时间:2018-02-07 13:53:05来源:<推荐访问:教师心得体会

上课前,一直认为“抱母亲”这个行动,如何也唤醒不了十多岁的孩子。好多老师说上节课,不管怎么激情朗读、引导,当今的孩子无动于衷,甚至对今天的孩子有一种埋怨,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母亲的不易。所以,对于打动他们我是不报希望的,只是想做一个起点式的教学。作者写这篇文章,用文字记录着这件事,其实就是文学中的时间维度一词的再现表达。作者其实内心感觉到了这一抱来得太迟了,感觉这一抱让时间倒流,这就是文字表达时间维度的价值。凡是读过这一课的人,都会感动的,尤其是男人,成年男人,一直忙碌着不能常回家看看的男人。很简单的想,只要学生能够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即可。没想到,20年来,第一次在课堂上情绪失控,我们一起哭得不能自已。

熟读课文后,围绕三个问题:“第一次”突发奇想是怎么来的?回忆了哪些往事?母亲流出的是什么样的泪水?第一次“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个“轻”唤醒了作者那历史性的回忆,时间往回走了,这种思絮谁也挡不住。但“轻”字的回忆不足以引起人们阅读上的共鸣,关键是往前走了一步,让“第一次”有了世界上独特的“第一次”,那就是“我突发奇想……”、“轻轻地摇动”、“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的出现,一件过去与当前的情景,作者能不记下这世间独特的感受吗? 什么时候抱母亲?病的时候?母亲即将离开或者离开人世的时候?母亲实在不能动的时候,抱就会自然而然出现,这就是本课告诉人们的“迟来的回报”……这一切孩子怎么可能体会到?别说孩子,就是我们许多老师、大人也难以体会到,这就是“时间,一定会让许多人明白。”

孩子们对于别样的泪水感受颇多,幸福的泪、开心的泪、甜蜜的泪、欣慰的泪、温暖的泪……

这篇文章写的是中国式母亲,现在的大多数中国母亲还是这样。中国式母亲真的非常伟大,一生一身挑多少重担,把奉献写在了一辈子的历程中,爱得忘记了自己。在阎维文的《母亲》中,细腻而简单地表达,“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躺在病床上的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有人乐开花……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当歌声飘荡在教室里的时候,一张张小脸开始严肃起来,我看到,史佳仪大眼睛里闪着泪花,吴雨涵掩面,田家博趴在桌子上,生怕别人看见。史佳仪的妈妈有残疾,而且一个人带孩子,可能她更能体会妈妈的含辛茹苦。歌声停止的时候,我已经控制不住眼泪,“谢谢你们,我以为你们体会不了这朴素而深沉的爱,谢谢你们对妈妈的爱奔涌在这里,别让拥抱迟到,别让爱埋在心底而成为遗憾……”

“老师,给你!”在泪眼朦胧中,一张面巾纸递到我面前,眼泪再一次没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