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暑假,当我又一次回到了我心爱的故乡时,农家书屋早已又开始准备教育新一批的孩子了。那一群活泼可爱、自由自在的孩子,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在农家书屋里读书的那段日子。
我们家乡有一个习俗,就是“哪家有孩子出生,无论男女,无论在哪儿出生,都必须回到农家书屋里认真学习半个月”。我也不例外。那一年负责教书的是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闻名遐迩的老先生,记得他须发鬓白,已是耄耋。但每次上课都很准时,尽守本分,所以家长们都很信任他。
上课了。书屋里的桌椅像是当年延安革命时用过的;讲台只不过是由几块破得不能再破的木板搭成的;没有粉笔,没有黑板,没有图书,大家只能用心听老先生讲课。左右都是些3、4岁的小孩,我们都听不懂老先生讲的大道理,但能隐隐约约地回想起老先生当年讲了许多“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和“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再讲讲我的伙伴吧!我记得那一年的学生除我之外,其余的都是在本地生活的人。有一个很喜欢吃水果,有一个爱搞恶作剧,还有一个爱和奶奶杀鸡……现在回去,还依然能看见他们,仍然“本性不改”。
最后再说说农家书屋现在的状况吧!前些年,一对慈善夫妇捐资20多万元给农家书屋。现在,农家书屋里多了许多供大家阅读的图书,桌椅也更新了,黑板还是大品牌,粉笔多得用不完,讲台是从外地空运回来的。这不,农家书屋还准备安装一个大笨钟,提醒大家珍惜时间,用心学习。
虽然现在,我已经很少再回农家书屋了,但我在农家书屋里读书的那段日子,我永远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