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课堂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爱情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1803年深秋,十六岁的山西太谷县巨贾曹士义的三女曹凤娥突然与车夫牛三夤夜私奔。他俩的姻缘起于当年八月中秋之夜那场邂逅:赏月归来的凤娥小姐与冒失的牛三撞个满怀。
好比《三言二拍》里爱情小说情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曹凤娥将三床棉被打结,从露台逃逸了,一辆独轮车载着曹凤娥狂奔百余里沿路北上直到太原城。
在封建制度最为森严的清朝中叶,十三岁的曹凤娥就进入绣楼待字闺中。她的香闺深藏在豪宅大院中,建筑师又匠心独具,无论曹凤娥还是下人,站在任何角度都无法观看到彼此的面孔。直到出嫁为止,曹凤娥一年中只有清明祭祖和中秋赏月时可以走出绣楼与家人相聚欢乐。
同大家闺秀相反,民间的小家碧玉们却早早地为中秋忙碌着。她们以纤纤玉手反复揉搓着面团,装馅脱模,烘焙烤制,最后拿着红红的朱砂点上艳艳的一笔,月饼内青丝、红丝俱全,当然还有相思,还有甜蜜。通常那块最精心点缀的月饼,则属于自己的心上人。
因此北方的月饼相对于南方月饼,更显得圆润直接。没有蛋皮以及浆馅的包裹,掰开就是甜甜的蜜汁和五仁的清香。“唯有心空如月明”,老人们总是用如诗的语言这样描述山西传统月饼,他不给人以丰满和滑腻的口感,而是需要仔细地咀嚼品味,在口齿留香的同时,也掬一捧月华入怀,含着生活,含着未来。
于是中秋于庆丰收和团圆的意义之外,被赋予了更多浪漫元素和哲思。在北方鳞次栉比的豪宅大院的青砖青瓦下,缺失的永远是色彩。唯独八月中秋目之所及,无论是瓜果梨桃的娇脆还是五谷囤禀的葱茏,都给人明暗参差的变化,心情也会随之荡漾起伏。
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婉约的心境,始终在季节的更迭中弥散着。月,既是流水一般的日子,又是当头寒空的圆魄。中秋成为一种期待,也成为一种失落。历史上能走出这种失落的人寥寥无几,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有王建那首“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诗,读罢更让人潸然泪尽。
只是曹凤娥走出了半月轮回的怪圈,一见钟情后不惜以千金之躯下嫁牛三。当然牛三也没有让她失望,在太原牛三以祖传一块玉簪做当,经营起布鞋生意,几年下来居然小康,晚年成为估衣街首富。与牛三私奔十五年后的中秋节,曹凤娥回乡省亲,完成了她人生中一个长久的期待。
彼时曹士义已经重病在身卧床不起,父女天性,他原谅了曹凤娥当年的鲁莽,并在乡里为其补办了婚礼,为纪念此事,嘱儿子将其所居大院更名为贞静堂,即现在太谷三多堂的前身。
为了弥补自己私奔造成父女分别之苦,曹凤娥又独上绣楼如未出阁的少女一样,为父亲整整祈福一年,直到第二年中秋节那天,才捧着一块月饼跪在父亲床前,完成一个女子对中秋特殊的感情和家族的团圆,也圆满一段在山西人尽皆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