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夸美纽斯将教师职业比喻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也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比喻成“爱心大使”。作为一名教师,一名职业学校的普通教师,多年的工作经历我时刻能感受到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状况: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自我约束能力差,违纪现象不是偶有发生,而是司空见惯。这些特殊的群体,在初中因为成绩不好,而成为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来到职业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选择,一个新的起点。来到高职,他们想好好学习,,学得一技之长,想改变自己,但在初中形成的一些坏习惯,养成的一些毛病,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过来的,这给我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工作上带来很大的难度。但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付出我拉的爱心、细心与耐心,真正地走进学生,关爱学生,他们还是完全可以步入“正轨”的。 因此,了解学生、理解走进学生、宽容和关心学生始终贯穿在我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每一刻。
一、了解学生
我们的学生从不同的初中,不同的家庭来到高职,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他们自身环境的印记,可以说是千人千性,假如老师不了解学生,对自己教育的对象都很茫然的话,就跟瞎子摸象一样。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探知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正常的喜好和忧愁,是老师搞好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利用学生不同的特点,尽可能的把使每个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每接一届学生,我总是在一天、两天中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在第一时间里准确地叫出大多数学生的名字,教给他们相关地知识。每次叫学生的名字,让他们做事,回答问题时,我总是发现学生的眼神里多了份惊喜,多了份信任。<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多方位地观察学生,了解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安排班级工作,又让我的工作多了份主动,少了些被动,班级工作总是能很快地转入正规。
记得有个学生,总是沉默寡言的,加上又是走读生,与老师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最初在班里他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可一次无意识的交谈,我发现他的音质很好,所以就在一次主持人的选拔中,将他推举上,后来被选上,并主持学校的文艺节目,获得成功,记得他第一次主持完节目后,高兴地在空间给我留言说“老师,谢谢你,让我找到了我的闪光点。”
二、走进学生。 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注,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若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这样,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教育思想,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对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同学,我或是走到他跟前,轻轻的提醒他该认真听,或是用眼神示意他明白,而不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批评他,搓伤孩子的自尊心。对于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会及时了解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作业;我曾在教育理论的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我的做法,让学生很快信任我,乐意找我讲心里话。并且,这些学生只要稍微有进步,我就会在全班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
而学生入学的第一次考试,我总是及时把成绩汇总,然后一一找学生帮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制定学习目标。而每一次考试后,面对那些学习成绩起伏较大的同学,我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训斥,而是找其个别谈心,询问原因,帮他们分析、查找根源,直到学生心服口服。每次谈话后学生满含感激的眼光,事后学生充满激情的行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理解学生、关注学生、走进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和理解,没有关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理解、尊重、关注,亦师亦友,民主平等,这就是“好教师”,这就是师爱。当然,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是让他们自由地形成和发展他们的人格,而是在老师的爱心引导下,使学生自觉地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人格。
三、宽容对待学生 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怎样做人。班里有个同学,很聪明,学习各方面也不错,但对于班级工作却很不热心,在班级工作中,总是拈轻怕重,遇事斤斤计较,时间久了,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往,不愿与他接触,了解他的情况后,我多次找他谈心,指出他的不足,并引导他参与班级活动,同他一起打扫卫生,用行动慢慢感化他,当他看到老师为了他而提前到校,为了他而多跑腿时,他开始悄悄地改变自己,我也提前与班里的同学交待好,让班里的同学接纳。并在班里对他进行及时表扬,很快这个同学在班级的状况得到改变,并与同学打成一片,班级里的其他活动也总是积极参与。学生犯了错,老师要怀有宽容的心。慈祥的面孔,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宽容,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
四、真诚地关爱学生。老师年长于学生,有着比学生更多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有着更强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不妨多留心,多观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困扰,指导他们如何学会学习、学会休息、学会自强自立、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优点是上课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卫生打扫很及时,但是学习基础差,方法不对头,成绩总也上不去。了解这些情况后,于是,我在上课的时候,就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他进行提问。一开始,他表示沉默,“金口难开”,我启发、鼓励他,让他不要害怕,要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心,在一次次地提问中,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后来上课时,不用我提问,他都能主动回答问题,学习积极性很高。课余时间,我还单独找他,给他讲一些学习的方法,使他找到了学习的“捷径”,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成绩提高很快。
虽然说是高中生了,但他们其实也就是一群孩子,在家里,父母是百般呵护,到了学校,一切都要靠自己,很多学生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为此,除了在学习上关注他们,在生活上,更是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日常起居。学生病了,我及时送上问候,督促学生及时拿药,病情严重需要打吊瓶时,我一定第一时间到医务室探望,问问他们的病情,叮嘱他们应注意的事项,关切地摸摸他们的额头,试试他们的体温,手凉了给他们暖暖,或者做点饭给他们,这些在教师眼里,顺手做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不是小事,教师的私心,学生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学生在亲其师的心理下,更信其道。
教师如果能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关心学生,学生们定能更茁壮地成长。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