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关于一季度金融工作的情况报告

时间:2018-02-07 15:58:39来源:<推荐访问:情况报告

中共天城县委:

2005年一季度,我县金融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稳县、工业强县、三产活县、科教兴县、生态靓县”五大战略重点,促进辖区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为辖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5年一季度工作情况

截止3月31日,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99,092万元,比年初增加2,758万元,增长0.7%,各项贷款余额413,299万元,比年初减少12,677万元,下降2.98%。各项现金收入184,2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524万元,增长12.53%;各项现金支出193,9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826万元,增长12.68%。

(一)强化筹资业务市场综合营销功能,扩大筹资总量。在营销和服务方面深化营销,深化服务,充分把握市场、客户的变化,细分市场,优选客户,广泛收集信息,扩大存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实现存款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格局转变。

(二)加强优质信贷市场营销力度,努力开拓优质信贷市场。一是抓好优质、高端的法人客户,做好烟草、电力、基建等大项目的稳贷和续贷工作;适度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重点支持科技含量较高,市场效益较好的高科技工业企业;二是积极审慎地做好粮油产业龙头企业的信贷业务,加强对粮油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支持;三是有效地发展个人贷款业务,重点是小额质押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

(三)认真做好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申请工作,积极稳步地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云南省、红河州相继成立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制定了试点资金支持方案,统一采取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的方式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向信用社定向发行,用以置换其不良贷款和历年挂账亏损的债券,期限2年,年利率1.89%,由人民银行按年付息给信用社,票据到期时信用社未达到人民银行所规定兑付条件的,人民银行将给予推迟兑付期2年(该期限内不计付利息)。该票据不能流通、转让和质押,发行额度按照信用社2002年末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核定。按此规定,天城县农村信用社可获得人民银行发行的专项票据额度为207.5万元。根据云南省的实际,为更好地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在各级人民银行的积极争取下,人总行决定对认购票据额度在1,000万元以下的农村信用社予以调增,因此我县农村信用社认购专项票据的额度由原来的207.5万元调整为1,000万元。目前,此项工作在人民银行、银监办和信用社的共同努力下进展顺利。

(四)进一步改善支农服务,增强服务“三农”意识。为解决部份山区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的困难,人民银行对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4,000万元,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截止3月31日,全县信用联社累计发放各种贷款17,476万元,其中:发放各类农户贷款15,763万元,占各类贷款发放数的70%;农户贷款累放数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3,879.8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9,669.1万元。

(五)积极做好清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根据上级的安排和布置,县政府于2005年3月21日成立清收领导小组,并于3月31日召开有各乡镇分管金融工作的副乡镇长、清收领导小组成员和基层信用社主任参加的清收工作会议,安排布置了我县的清收工作。经清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拖欠(担保)信用社贷款为212笔,本息合计3264.7万元,其中:本金1530 .3万元,利息1734.4万元。截止2005年4月20日,共收回31笔,本息15.6万元,占应收回数的0.48%,清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一季度,我县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531.6万元,其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977.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1.16%,理赔682件,支出318万元;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554.1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6.66%,理赔1932件,支出151.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投向较为集中,贷款业务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县金融机构优质客户仍主要集中在财政、烟草、电力、交通等大行业、大客户,客户结构较为单一,并且优质客户数量较少,特别是缺乏较为稳定的中小优质客户群体作为支撑。如此过于集中的贷款投放,不仅加大了银行潜在的信贷风险,也影响了资金的有效利用、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传导效应。
另外,票据、担保、信贷证券等低风险业务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为滞后,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信贷结构优化的任务十分繁重。

(二)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经济主体对利率政策的敏感性较低,利率政策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出来。我县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监测结果显示: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上浮利率的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0.27%,贷款利率下浮的占94.32%,维持基准利率的占5.41%;农村信用社全部新增贷款均实行上浮。数据显示,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下浮的占比最高,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最多。同时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国有商行被赋予了贷款定价自主权后,未用好用足这一自主权,未能以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正确传导货币政策信息,防范金融风险。

(三)金融支农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截止3月31日,全县农业贷款余额为60,707万元,其中人民银行投入支农再贷款4,000万元,政策效应正逐渐显现,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但金融支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信贷投入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也加剧了支农工作的难度。

(四)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据了解,全州供销社股金服务中心余额为9870万元,其中天城县为8429万元,占85.4%。天城县供销社股金服务中心于1997年8月8日挂牌营业,下设八个股金服务部(弥阳、弥东、新哨、竹元、朋普、西二、虹溪、东风)。成立之初,缓解了供销社系统企业资金紧缺的困难,为支持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管理上的不规范,使部分股金使用失控,超经营范围向系统外发放贷款。

截止3月31日,天城县工商联互助基金会需清退股金66户,金额320万元(其中:本金240万元,股红80万元),需还单位借款1户,金额150万元(其中;本金100万元,利息50万元)。需追收在外借款本金及占用费799万元(其中:本金391万元,占用费408万元),股民多次强烈要求退款,风险隐患较大。

(五)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由县财政局出资10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金成立了天城县融资担保公司,并先后与三家商业银行签订了银保合作协议,但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生过一笔业务,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佳,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财务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实行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上级对支行的授权授信管理较为严格。

(六)不良贷款占比较高,清收化解工作难度大。至3月末,天城县辖区内各行、社不良贷款余额为24724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98%,其中:农发行、工行、信用社占比分别为55.64%、25.19%、16.02%。天城县运政管理所在建行贷款295万元,主要用于该单位新办公楼的结算周转,还款来源计划为拍卖旧办公楼所得,但由于该单位近期领导更换频繁,拍卖事宜尚在准备之中,应避免该笔贷款形成新的不良贷款。

三、今后工作意见

(一)各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为金融机构搭建了公平的竞争平台,为银行业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扩大了竞争和创新的自主权,拓展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认真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营销和管理工作。

(三)做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及其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有关工作。各行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运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用好用活政策,剥离、消化不良资产。同时认真细致地做好对职工的宣传和思想工作,了解掌其握思想动态,及时化解一切不稳定的因素。

(四)对供销社股金服务中心及工商联合会互助基金会采取有力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关注供销社股金服务中心及工商联合会存在的风险隐患。

(五)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化解信贷风险。各行、社要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努力改善经营质量。要采取一户多策,多法并举,任务到人,责任落实,层层负责的运行机制,切实抓紧抓实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六)全方位拓展中间业务。各行、社要重点围绕卷烟销售电子结算、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项目的代收代付,从精度、广度上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使其为代收代付提供优良载体,发挥银行卡在吸收存款、促进消费、结算汇兑方面的积极作用。中行应充分发挥外汇业务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出并加强有关外汇方面的中间业务。

四、今后重点关注的金融新动向

(一)新兴的典当行将逐步崛起,发挥其对金融业拾遗补缺的作用。红河州振合典当有限责任公司经省经贸委批准于2002年12月20日在我县正式营业。两年多来,共为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办理质押、抵押贷款业务976笔,典当金额达14,883.42万元,为当户解决了季节性、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作为金融业的一种补充,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但典当业又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业,且该公司是由天城县供销社成立,在其资金运作方面与县供销社股金服务中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其管理和动作应引起关注。

(二)受中央“双稳”政策的影响,民间借贷参与面势必扩大。从今年3月开始,中央推行宏观调控政策,一连串紧缩银行贷款和遏制过度投资的举措,让不少中小企业主倍感资金压力,各行各业的民企都在四处寻求资金;在宏观调控的政策环境下,银行放贷更谨慎了,轻易不会放贷,这些都给了民间借贷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