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瑶麓瑶族乡位于县城东部,北面与佳荣镇毗邻、东西面与茂兰镇接壤,为瑶族重要支系——青瑶聚居地。全乡总面积25.99平方公里,辖1个村13个村民组,1559人;耕地面积2250亩,人均1.44亩。镜内有合法煤矿1口,设计年产量9万吨。全乡有林面积1.64万亩,森林覆盖率56.25%,建有县级单性木兰保护区;有省级文物瑶麓婚碑和瑶麓国立小学,有独具特色的瑶族洞葬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麓打猎舞,1994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打猎舞之乡”,201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文化之乡”,乡镜生态保存完好,民族文化浓郁。
针对瑶麓实际,乡党委、政府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三抓三促三目标”,即“抓教育文化事业,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容村貌改善;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奔小康”,通过“三抓三促”把瑶麓建成“环境卫生良好的文明之乡、民族风情奇迷的旅游之乡,群众安居乐业的富裕之乡”三个目标。
在这一总体思路的指导下,2010年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创新高。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266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939万元,比上年增长3.3%,乡镇企业收入1038万元,增长3.18%,原煤产量3万吨,比上年增加0.7万吨;农业总产值完成327万元,增长3.15%,粮食总产量655吨,比上年人均增加1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比上年增加210元。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7万元,占年任务的132%。合作医疗参合率95.1%。
二、主要作法
1、抓好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本届党委、政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省建设厅的帮助下,全面完成了瑶麓大寨村寨整治规划,完成了总投资30万元的瑶麓大街硬化二期工程和总投资50万元的瑶麓大寨排洪排污及消防通道一期工程。完成了总投资20万元的人饮管网改造及10万元的灌溉水渠支渠延伸。完成了总投资5万元的3个村民小组的村寨道路硬化以及1公里的机耕道建设。目前全乡13个村民组实现了组组通过路、通电、通自来水;电视、移(坐)电话覆盖率100%,村组道路硬化率100%,沼气利用率61%。
2、抓好结构调整,推进持续增收。
一是抓好传统种养业稳定农民收入。2010年全乡牛存栏867头,出栏108头;猪存栏1237头,出栏780头,推广三元杂交猪1237头。二是抓桑、蔗、花生特色种植促进农民收入。桑园面积稳定,群众养蚕102张,产鲜茧7100斤,毛收入6万余元。实施户均一亩糖蔗种植计划,全乡种植面积183亩,产出750吨,产值19.5万元。争取到12万元的科技、扶贫项目支持,实施了200亩瑶麓花生示范种植和万只瑶鸡饲养项目,推广良种禽类1.8万羽。三是发展劳务业增加货币收入。通过召开务工人员春节返乡坐谈会、劳务技术培训会等方式,大力发展劳务业。2010年劳务输出人员增至332人,占年初计划300人的117%,其中省内123人,省外209人,统计汇回资金80万元,仅劳务输出全乡人均收入达530元,节约粮食57.42吨。
3、抓好宣传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瑶族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较为落后的实际,历届乡党委、政府都把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两年来,我乡共组织群众参加各类技术培训10次431人;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宣讲5次227人;组织群众外出参观36人,打扫环境卫生8次156人。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的创建评选活动,群众文明意识有所提高。近两年来,全乡良种良法推广稳步提高,村寨卫生有所改善,群众精神面貌得到改变,改变了整脏治乱工作年年挂末的被动局面。
4、抓好特色特点,培育发展后劲。
根据瑶麓森林覆盖率高,民族风情浓郁的特色、特点,我们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民族文化的宣传开发。通过林业部向省林业厅争取,筹措到13万元完成了乡林业站及护林队办公用房建设;我们在全县率先组建专门的护林防火巡查队,工作队员实行每年4000元的年薪制,严格各项奖惩,规范管理制度,两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山林火灾和砍伐天然林案件。积极打造“打猎舞之乡”文化品牌,派队参加了省“多彩贵州”贵阳总决赛;出色地完成了荔波“申遗”、“荔波荡漾”等多项大型演出;参加了多次的旅游接待表演。精心组织三年一届的瑶麓卯节文体活动和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民族文化传承得到加强,为今后瑶麓的旅游发展,增强瑶麓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基础。
5、抓好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抓好社会综治和矛盾调处,对两起因煤污上访苗头事件进入了及时处理,实现了瑶麓连续十年无刑事案件、群众上访事件发生。二是认真抓好农村低保、中小学生“两免一补”以及合作医疗、救灾救济等项民生工作。强化包村包组干部的工作责任和目标考核,实行上门服务,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我乡连续三年参合率95%以上,排位全县前列。三是强化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严格控制人口。通过努力工作,我乡实现连续12年无计划外多孩,在接受省州县考核中,多次受到表彰。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增率达分别为10.98‰和3.88‰,计划生育率达100%,计划生育年度考评获全县二等奖。四是积极开展与周边兄弟乡镇的联防联治和友好往来,利用卯节等各种节庆开展民族之间的文体联谊活动,增进民族感情,推进社会和谐。
6、抓好党的建设,永葆生机活力。一是重新制定和修改《干部纪律管理制度》、《财政管理制度》、《领导班子去向公示及干部出勤和中心工作完成情况公示》等一系列工作纪律制度,干部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二是深入开展“三创三强”活动。通过资本置换,完成了投资13万元的瑶麓村办公用房建设,把村支两委报酬从100元每月提高200元每月,同时村支两委及部分表现积极的村民组长兼任护林员,从而保证了大部分村、组干年工资在4000到7000元,极大提高了村组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狠抓“四线百乡千村万名党员示范工程”的落实。选齐配强村支两委,7人中高中以上文化4人,有双带能力5人,35岁以下5人。两年多来共开展党员、群众实用技术培训731人次,全村党员普遍掌握1到2门实用技术。在党员的带动下,全乡新增早菜种植312亩、种桑养蚕220亩、甘蔗种植183亩、花生种植500亩。四是全力实施“党员创业导富工程”。在充分利用远教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培养致富能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7人,并通过精心挑选3名文化素质高、技术好的党员给予1000到XX不等的补助发展种桑养蚕23亩,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远教工作成效明显,XX年年被评为州级先进播放站点。7、抓好抗冻救灾,恢复生产保民生。2010年春节期间,我乡和全省一样遭受了严重的凝冻灾害,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面对此严峻情况,乡党委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民生稳定和恢复生产。一是凝冻期间,全乡干部一律坚守岗位,包组联系和调查群众受灾情况,出现不正常情况及时汇报党委、政府。二是对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实行摸排走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搞好走访慰问和民政救济工作。共发放救济粮1750公斤,解决困难户94户349人,棉被50床,发放农村特困定救金1620元,五保供养金820元,农村低保金5655元,优抚金1户1808元,困难群众补助金160户6000元,慰问金23户3400元,慰问猪肉10户100斤。三是切实抓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通过乡党委的上报协调,村党支部全体党员的义务投工,春节后20天内全面完成了4.1公里冻裂人饮水管更换改造工作,全乡自来水得以及时恢复正常。在恢复生产方面,狠抓糖蔗的示范种植,实行公司加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班子成员包片,干部包组方式进行全乡动员。今年糖蔗种植在去年33亩的基础上,增加150亩,达到户均一亩的目标。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1、存在的问题。
瑶麓是一乡一村的纯瑶族聚居乡,面小人少,不靠边不沿线,“八七”扶贫攻坚后,逐渐淡出全县的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力度减少,成为制约瑶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少数干部作风漂浮、情绪低落,特别是群众思想保守落后,也是影响带民奔富的一个重要因素。带领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奋发图强,乡党委还有大量的思想动员工作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瑶麓发展的现状与群众要求、组织的要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要求乡党委在以后工作中不断地克服,需要开动脑筋,创新工作,为瑶麓发展付出更大努力。
2、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严格按照瑶麓大寨整治方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完成排洪排污及消防通道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大寨100户民房改造,并完善相关的道路硬化、人饮管网改造配套工程。争取资金逐段对瑶麓主引水渠进行改造,2010年完成40万元2公里的改造计划。争取资金对洞干、洞闷通组公路进行改造,完成打里进寨公路的硬化。争取在今冬明春,完成大寨、打里、洞干人饮支管的改造。
二是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每年完成100人次的实用技术培训。推进科技促增收。抓好桑蚕养殖和糖蔗种植的优质服务工作,通过示范典型,然后推广带动,不断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挖掘群众潜能,发展养鸡、养牛等项目,扩大养殖业规模,打造养殖示范乡。
三是带领部分乡党代表、村支两委干部及部分老同志、人大代表外出参观考察,促进思想观念更新,创新工作方法,以更好地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变面貌。继续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的创建评选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文明意识,推进整脏治乱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力度,组建瑶麓小学民族文艺队,促成瑶麓文艺队赴北京参加中华博物园民族风情表演,打造好“打猎舞之乡”、“民族文化之乡”文化品牌。积极争取资金,对瑶麓国立小学旧址进行改造保护,建成青瑶文化展示厅,完成瑶麓小学师生宿舍的新建工程。精心组织三年一届的瑶麓卯节文体活动,执行更加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