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训学习体会

时间:2018-02-07 13:07:10来源:<推荐访问: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了5次干部学习,收获很大。尤其是对比自己的日常工作,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存在很多的缺陷,会有很多感悟。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一、从我做起,从心做起,从单调的自我修炼做起。

不论是杨宗华的《责任胜于能力》,还是白英书记的四篇在新任矿处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都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改变工作方式方法,要从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做起,从提升自己的能力做起,从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做起。就如同杨宗华说的,“自己是万物之源,自己是万物之根,也是这个世界一切事情的最终根源。所以你的成就、你的未来、你的结局,是你自己牢牢把握和决定的”,“要想改变别人,首先改变自己。要有超强的内控力,这是担当和承担责任的基本前提。要使世界改变,先改变自己”。

毫无疑问,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是懒惰的动物,人是习惯的动物,人总是偏爱沿着习惯的、最懒惰的轨道开展各项工作。但是,并不是每个习惯都是最适合的,最有效的,只是大家长期如此做事,习以为常了。有句俗语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不论我们的年龄几何、资历如何、经验几何、职位几何,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想要成为更加出色的管理技术人员,我们就必须正视一点:我们自身有不少的缺陷,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惯性思维,我们必须重新经历一遍习惯养成的过程,就像周总理每天照镜子检查自己的行为,我们也必须常思己过,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

如何改变呢?

我读过一本书叫做《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哪来的天才》,书中举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匈牙利教育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为了证明“伟大人物是后天培育而非天生”的观点,花了几十年时间用自己的女儿进行实验,专心在家里培养自己的三个女儿封闭学习国际象棋。结果是令人吃惊的,波尔加一个对不懂国际象棋的教育学家,却将他的三个的女儿苏珊、索菲亚、朱迪培养成了国际象棋大师,创造了几乎是神话的事实。作者结论是:我们和那些“天才”的差距在于,我们总是在被迫重复自己的学习、工作,而“天才”总是刻意进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伟大成功者重复练习的数量达到了单调乏味的程度”,就像问问科比练习了多少次投篮才能达到他那样的命中率是很愚蠢的。金山公司开发出了金山词霸、金山毒霸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品软件,金山公司的前总裁雷军在谈到他创业的经验时说道,成功需要两个要素:一是10000小时的练习,也许要耗费xx年的时间;二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也许许多人对此必以为然,但是大家了解一手创立维亚康姆传美帝国的雷石东么?与那些很早建功立业的青年才俊不同,他的前半辈子是失败的,甚至在58岁时,经历一场火灾,雷石东全身重度烧伤,险些丧命。63岁时雷石东第二次创业,经营理念大变,开始大胆的实施其产业扩张之路,将派拉蒙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都收购到旗下,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传媒帝王。有人问他的成功秘诀,80多岁的他说,我的心理年龄依然是25岁。

和那些成功者相比,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么?我们真正对培养自己付出了多少?我们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付出了多少?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刻意磨练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巧了么?这是我们需要我们不断问自己的问题。

所以,大巧若拙,大巧不工,只有踏踏实实地从自我修炼开始,我们才能发现一个更加出色的自己。

二、带着危机感,肩负责任,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坚持再坚持。

杨宗华在《责任胜于能力》中说过,“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责任没有对错,只有选择,选择不同,结果也不同。”但我觉得他没有把意思说透。我认为责任和危机是相伴而生的,责任缺失的后果是巨大的危机,不仅是个人的危机,还是员工的危机、企业的危机。

英特尔功勋总裁格鲁夫写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格鲁夫口中的偏执狂是那些有忧患意识的管理者。他说:“我不惜冒偏执之名而整天疑虑的事情有很多。我担心产品会出岔,也担心在时机未成熟的时候就介绍产品;我怕工厂运转不灵,也怕工厂数目太多;我担心用人的正确与否,也担心员工的士气低落。当然,我还担心竞争对手。我担心有人正在算计如何比我们做得多快好省,从而把我们的客户抢走。”为了将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传达给他的员工,格鲁夫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里举两个例子:其一,某次会议上,因为一名员工迟到,格鲁夫竞用棒球棍狠狠地砸在会议桌上,以示不满和警告。其二,为了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内部竞争,格鲁夫设计了一整套计算员工工作量和工作绩效排名的苛刻方法,收到了强烈的效果。在长期紧张的竞争状态中,公司的收入从1987年的19亿美元猛升到1997年的251亿美元,增长了13倍之多。在全球微处理器领域内,英特尔的市场份额达到85%,每年返还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平均在44%以上。这些都是在激烈的内部竞争的状态下取得的。有员工抱怨说:“工作压力如此巨大,竞争如此激烈,人们同事之间简直不敢互相帮助。”另一些遭遇则可以写进黑色幽默小说。比如,在英特尔公司担任科研工作的一名单身父亲,下班回家刚吃过饭,就把两个小孩摁上床,只为了自己能够早点赶回公司加班。

就如同杨宗华说的,对职工进行员工责任意识的教育是必要的。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必须要根据人本身趋利避害的人性设计一套强有力的责任体系,用制度的锁链强化整个企业的危机感,强化员工个人、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危机感,在危机和发展的愿景中,不断克服发展的惰性和障碍,获得企业和员工个人持续发展的动力。

正如格鲁夫说的,“没有人欠你一份工作。这完完全全是你自己的事,只由你一人负责。你的唯一雇员,就是你自己。全世界的几百万职工,正在与你竞争。你需要把握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行动安排。保护自己的事业免受侵害,并使之从各种环境中获益,是你的职责。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去做。”

从另一个角度说,在日常工作中,责任的缺失更多表现了工作的惰性,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作作风漂浮,疲疲踏踏,工作执行力差。人毕竟不是机器,要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保持效率极高的工作状态是很难的。但是,回想我们的工作经历,我们总有一段时间工作绩效极高,工作状态极好,那时的我们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对工作有极强的进取心,我们渴望协调一切,完善一切。那时候的我们是最好的员工。

所以,没有天生不负责的员工,只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半途而废了(例如,许多职工在升迁到一定岗位就懈怠了),放弃了高标准,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麻痹了自己。但是,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一句名言:“尾声即是开始”。我们以前取得成绩仅仅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人生还很长,“人是尽可能的可能”,未来需要我们开拓。我们需要的是找回那个最出色的自己,督促自己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坚持再坚持,逐渐形成一种习惯,进而突破自我,在习惯中、在奋斗中磨练自己,成就自己。

以上两点是我结合干部学习和自己工作经历的反思,也许还很幼稚,也许很天真。但是,我想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抱有任何期望,那将是多么无聊的人生。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