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的工作检讨书

时间:2018-02-07 12:13:31来源:<推荐访问:检讨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由于本人工作上的疏忽,导致本报11月24日a11版和a13版出现一系列差错。目前本报(《长株潭报》)发行和影响范围越来越广,读者受众越来越多,而我的工作失当却给整个报纸的版面质量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现整理自己的所思所想,反省和检讨本人的工作,希望以后诸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多提示本人的不足和敦促本人的行为。在此,也期待与同事们共警示之和共勉之。

从微观上来讲,我的校读工作在审稿处理和业务表现方面存在以下不足(具体以本报11月24日期为例):

首先,对稿件文章进行通篇全局的掌控有待加强。如本报11月24日a13《制贩毒品被通缉……》一文中“李铁刚”和“李铁钢”前后不一致地出现;

其次,电子多媒体传播时代,阅读习惯受网络的负面影响比较深。网络文化轻松、趣味、易于分享、便于沟通,但文字表达不严谨之处海量存在。长时间接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文字感知能力。在纸媒面前,网络媒体在严谨性方面则显得特别坑爹和式微。比如我经常上百度贴吧和逛天涯论坛浏览帖子,网友“帖”和“贴”二字的经常随意使用就一时间混淆了我的视听,导致本报11月24日a13主看报道中错误的“网贴”二字居然出现了9次之多;

再次,工作有时大意,没考虑到一些基本的常识。这一点曾导致本报某报道的标题中产生竹篾的厚度单位“厘米”和“毫米”不分的情形;身为株洲人,经常去株洲几大公园闲逛,却突然分不清本报报道标题中神农公园“神农阁”和“神龙阁”的区别;再比如产生本报11月24日a11版主看报道中“蔡妈妈的联系方式他一直有,就是不敢拨通”的常识性错误表达;

还有,在一些专业机构专业术语上面显得不够认真,有时候还想当然地认为问题不大,实则影响恶劣。这一点曾导致本报报道中的“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见报后为“株洲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本报11月24日a11版次看报道《祖上英雄不在网上》中“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临时广州联络站站长”见报后为“国民军事临时广州联络站站长”;

……

从宏观上来讲,自入职本报社以来,经同事指点反馈和自己深刻反省,作为校读人员,我有以下缺点:

一、过于字斟句酌,校对速度偏慢,使得编辑人员的工作和整个报纸编辑流程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工作不干脆不果断,过分纠结于一些可改可不改的文字细节之处,延缓了编辑进度;

三、有时候和编辑同事们搭档工作相处时,在沟通方式和言语表达上没有足够用心;

四、在工作时间内偶尔过于依赖网络,导致办公精神不集中,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好的一方面是,经常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去寻找修正文字表达、逻辑及术语的参考,甚至是最新的新闻依据;坏的一方面是,有时手头的工作没做完却还在微博上浏览新闻,或在sns网站上进行杂七杂八的虚拟的象征性替代互动。

……

报纸是社会公器,是以刊载新闻、时事评论、广告和副刊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内容质量堪称其第一生命线。而我的一些糟糕表现给本报文字质量的进一步精益求精造成了阻碍。这说明本人心存侥幸,缺乏细致入微的精神,业务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在很多方面还明显做得不够。每每想起这些,我步步惊心、羞愧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