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党的建设经验调研报告

时间:2018-02-08 01:18:35来源:<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加强边境地区党的建设,是夯实党在边境地区执政基础的迫切要求,是促进边境地区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确保构建边境地区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如何深化和拓展边境地区党的建设工作,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在深入涉边乡镇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初浅意见和建议。

  一、xx县基本情况(略)

  二、党建工作主要做法

  xx县委始终坚持把涉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增强“两个认识”。一是深刻认识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让每一名党员了解党情、国情,熟知省情、市情、县情,了解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二是深刻认识新时期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每一名党员心中树立加强党建促发展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员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

  (二)促进“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思维方式。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知识,开辟新境界。二是转变工作方法。把学习理论、提高素质与深入实际解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新方法解决矛盾,开展工作。三是转变工作作风。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加强“三项建设”。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重视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理论建设。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确保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全面规范基层党员干部行为。完善监督制度,加强民主监督,严格惩戒手段;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党建工作好,有实效的党员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并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加强载体建设。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如:政策理论联学、科技联教、经济发展联带、“四心”教育(让党放心、与上级党委同心、与群众贴心、为民要全心)、结对帮扶活动等。

  (四)坚持“四项方针”。一是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二是用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三是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和驾驭矛盾的能力。四是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三、取得的经验成效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必须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党建工作放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在工作中要坚持“弹钢琴”的方式,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千头万绪,要把与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对接度高、联系紧、关系大的工作作为重点。基层组织建设中,党员队伍素质建设是重点,而党员的行为和党性的评价又是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资源配置、力量组合、精力投入放在重点工作上,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实效。

  (二)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一方面要重点整合农口、群团、科教等各部门在联系服务农村基层中显现出的资金、人才、物力等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集中联动,另一方面要详细制定工作方案,量化工作职责,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体,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领导干部联村、部门包村、党员干部驻村,集中打造亮点村、帮扶后进村,以点带面,以分促合,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发展。

  (三)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上级党组织的目标任务是工作的行动指南,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工作的最终标尺。要在认真分析,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做到让上级党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建问责、实绩公示、群众评价等工作制度,全面搭建“组织满意”与“群众满意”有效对接的工作平台,把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上与下”的关系有机统一,进一步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xx县涉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但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日渐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层次和水平的提高,阻碍和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一)基层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不协调。一是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部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没有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基层党建工作畏难情绪较大,积极性不高。二是存在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现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少数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之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村干部错误地将“党的领导”和“核心地位”理解为村党组织权力至高无上,不尊重村委会应有的法定权力,而村委会把“自治”片面地理解为村委会不受任何制约的权力,因而排斥党支部的领导和上级政府的管理和指导。

  (二)部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班子的战斗力不强。主要存在着“两弱”问题。一是个别基层组织软弱。工作中思路不清,带领农民致富的路子不宽、办法不多,致富信息不广,不能满足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迫切需要,影响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部分村干部能力偏弱。一些村干部素质不高,缺乏开拓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对党的路线贯彻不力,部分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自身致富能力差,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限。无法做到“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导致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部分村党组织抓党员教育管理不力。一是党性教育简单化。满足于读读文件,念念报纸,缺乏结合党员实际,进行推心置腹的思想交流、真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真正解决党员党性党风存在的问题;二是科技培训一般化。组织培训不能结合实际,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新时期党员的实际需求;三是组织学习突击化。平时不组织党员学习、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不注意培养,等到上级党组织检查或民主评议党员时突击抓,致使有的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

  (四)对资源整合的概念理解十分模糊。一是一些党员从没有考虑过什么是基层党组织资源、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功能、怎样才能发挥出基层党组织资源的优势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等问题。二是部分党员对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抓经济建设才是“硬道理”,抓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抓与不抓、抓好与抓坏问题不大,缺乏创新的勇气和动力,更有部分基层党员认为资源整合是上级党组织考虑和有能力办到的事情,与己无关。

  五、思考和建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只有开拓创新,构建基层组织建设惠民富民的服务体系,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才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好队伍。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群众拥护、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好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一要强化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要实施乡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以县、乡党校为阵地,以“学校 基地 农户”为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大规模系统培训乡村党员干部。通过有效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兴农富民的能力。二要发挥作用,扩大党员干部社会影响力。要通过开展“双带双创”、“党员责任区”、“一帮一”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和激励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三要加强管理,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要大力推行党员目标管理和实施分类管理制度,把党员的岗位工作目标和党建任务结合起来,把任务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形成目标责任体系,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责任意识。通过有效的管理,切实解决党员管理难到位、素质难提高、作用难发挥的问题,消除党建工作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

  (二)适应新形势,建设一个强班子。把边疆民族地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广大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切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要把理顺村“两委”关系,作为形成村级班子工作合力的重要保证来抓。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的实现形式,引导和帮助村党组织改进领导方式,逐步实现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村委会成员牢固树立党的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同时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程序,在实现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三是要把认真解决后继乏人问题,作为保持村级班子充满活力的长久之计来抓。要积极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纳入培养视野,进行重点培养。要认真实施“三培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青年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骨干培养成村干部,为村级班子做好人才储备。

  (三)落实新要求,完善一套严制度。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管理和监督的好制度,是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一要改进党组织设置形式。要本着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解决在农村新型组织中及时设置党组织问题。要适应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新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的新变化,探索依托产业、中介组织建党组织的管理新模式以及异地建立党组织进行管理的新模式。二要推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要下大力气抓好村务公开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建设,建立村务公开听证制度,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组财务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三要完善监督考评制度。要建立健全目标与责任、考核与奖惩有机结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促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落实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探索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选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是加强和改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心。一要更新观念引好路。要鼓励乡村党员干部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动新脑筋,想新办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二要因地制宜选好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开发利用自身优势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生产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相结合,同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相结合,同增加农民收入和保证基本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相结合,通过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挖掘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实力。三要强化服务铺好路。新形势下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需要各有关职能部门大力扶持,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帮助乡村党组织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并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