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银监爱岗敬业演讲稿
时间:2018-02-07 22:10:13
来源:<
推荐访问:爱岗敬业演讲稿
和千百万普普通通的青年人一样,我们没有能力去扼住生命的喉咙,为自己选择一个理想中的职业。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我上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偏远郊区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尽管有一千个不情愿,但它毕竟是命运能给我安排的第一个职业,我没有选择的机会,也没有放弃现成的岗位去追逐理想的勇气。三尺讲台将是我开始我自立于社会的第一个岗位。然而当我真正走上讲台,面对着曾经和我一样的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我的学生的时候,我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都烟消云散,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在我脑海急剧膨胀。我无数遍告诫自己,我一直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我不能让我的学生沿着我走过的路把命运的缰绳供手让于他人。三年的教师职业,三尺讲台是我的“地盘”,我做为班主任完整地带了他们三年。三年后的这么多年,每每想起那三尺讲台,我都感到深深的留恋,我倾尽了所有知识和智慧去引导、鼓励、鞭策我的学生,我自认我把我能传授的东西都交给了他们,在这个岗位上我尽到了我的责任,我无愧于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人生的第一个岗位。
“学以致用”或许算是人们职业生涯的一种理想状态,在之后的工作学习中我遇到许多专业上的难题时我都会想:早知如此,我还不如就教一辈子书,那毕竟是我学过的专业,工作起来游刃有余,轻松自如。93年,我调入金融系统,首先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工作了四年,一个事实不容回避,那就是“学习”,似乎十几年的学习都不是为此岗位而准备的,我需要“洗脑”,需要从头再来。我努力了,适应本职工作应该是绰绰有余了,但是我也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为适应工作为填鸭式的学习永远是零碎的,不成系统,很难达到一定的境界和高度。再之后从事了监管工作,同样做不到触类旁通,同样需要重新学习。我逐渐明白,人不可能注重一辈子只从事一个职业,只立足一个岗位,每一次岗位的变化,学习的任务如影随形,不可逃脱,学习也注定是我职业生涯逃脱不掉的渊薮。
银监系统分设后,我的岗位又转换到组织人事部门,了解每个同事是我份内的事,我突然发现,我的困惑绝对不限于我一个人。几乎每一个同事都从事过不同的职业或都从事过不止一个岗位。有当过兵的、有当过工人的、也有下乡插过队的,即便是学校毕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也是五花八门的,真正金融专业毕业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即使是这一少部分也有的专业知识强而理论水平低,有的理论水平高又缺乏实践经验。学习绝不单单是个别人的事。人的职业生涯包含了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原本也就是我们永远不该松懈的工作。
今年6月份,根据工作需要我又被安排到办公室工作。回想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回想一个个工作岗位的变迁,无所谓高兴和失落,也无所谓钟情或厌恶,我都满怀激情地去投入,每一个岗位都带都带给我不同的阅历和磨炼,每一节片段不见得有多徇丽,但我以为都非常饱满和充实。我的生存需要去工作,我的工作需要每一个岗位去串连。如同工蜂一样,采花酿蜜是工作,也是生存之道,芬芳别人,养活自己,勤勤恳恳原本是份内之事,勤勉尽职更是立身之本,或许这也就是所谓的敬业精神。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不都这样吗?普通的人,普通的岗位,垒砌着不普通的银监事业。
我现在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我们这样一群人,就我们面临的职责和任务,我们究竟干得怎么样?按照岗位设置的要求考量,几乎每个人都不是最合适的,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不足和缺陷,尤其是面对逐步开放金融环境、逐步专业化的监管要求和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监管理念。面对这样的岗位我们无不诚惶诚恐。过去的鲜花和掌声是否依旧会伴随我们一路前进?过去的困苦和疑惑是否会牵拌着我们前行的脚步?为了正在改变的外部世界,我们应做何种应对?强烈的责任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勤勉严谨的敬业精神是否依旧可以成为我干好工作的不二法宝?
如果说银监事业是一座金字塔,那么基层银监机构,就是浑厚的塔基,触须伸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企业的每一次变改,银行业机构每一点细微的动向。秉承着塔尖的每一条指令,回馈着塔基每一点信息。特定的职责决定基层银监机构不同于银监会、省局的机构模式、管理方法和员工队伍,也决定了每一名员工立足于基层工作岗位不同的成功道路。有时候面对各类讲座、教材、培训和各类高层次的人才,我们仿佛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我们艳羡别人流利的外语口语、惊艳于每个拗口的专业术语和计算公式。相比他人,我们缺乏国内外顶尖金融机构的阅历、缺乏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高瞻远瞩的深邃眼光、面对具体实际鞭辟入里的微观分析。和他们相比,我们之间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是非常的明显。在我们不断接受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惑:面对具体的银行业监管实际我们运用新理念逐个去“对号入座”,理解的不深不透难免存在牵强附会的茫然;多么新鲜的技术或方法并非想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更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筹莫展的机制困局、令行不止的尴尬和无奈,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手脚。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很长,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更长。面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临渊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我们面对的以后依旧要面对,我们难以解决的困难以后总有解决的时候。理论的缺乏我们可以逐渐去弥补、技术的落后我们可以逐步去更新、理念的模糊我们可以在学习实践中去明晰。只要我们遵从我们对银监事业的热爱、遵从对基层银监岗位的忠诚,用我们责任心、学习态度和敬业精神对待我们的事业和岗位,总会发现真正属于我们的用武之地。 其实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我们看得到差距,自然就有上进的动力。每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人同样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唏嘘和抱怨只能是弱者的标示,机遇和机会永远留给最有准备的哪些人。既然不能拥有扭转乾坤的巨掌,那就锻造在本职岗位上点石成金的手指;站得高看得远指点江山,扎下根俯下身脚踏实地,银监事业同样需要我们这样默默耕耘的“工蜂”,我们也一定能在基层银监岗位上找准“落脚点”和“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