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成语名字】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汉语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近义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反义词】:生龙活虎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成语解释】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造句】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对待反动的残余份子,切不可掉以轻心啊。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的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贤士名叫曹冏。在魏国初建之时,急需稳定大局,巩固统治权,这是眼下急需要办的一件紧要之事。为此,曹冏便上疏魏王曹操,说:“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他的意思是说,有句老话说,有一种有一百只脚的虫子,它死了以后在较长的时间内仍不会僵硬。这是由于支撑着它的渠道很多啊。曹冏引用这句古语的目的,是劝告曹操要大力重用亲信,扶植自己的势力,招揽人才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后来人们便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被打倒或镇压的反动或敌对势力,余孽尚存,如不彻底肃清,还会兴风作浪。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的意思,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是什么意思,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的近义词,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的反义词,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的故事,百足之虫,至死不僵造句,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的解释及成语典故出处。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