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成语名字】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汉语拼音】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
【近义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反义词】:言听计从
【成语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成语解释】看它,却看不到;听它,却听不着。原是老子用来描述“道”的语言,说明“道”幽而不显,是无法用人的感官去把握的。后来指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用来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造句】他们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成语故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意思,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是什么意思,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近义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反义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故事,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造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解释及成语典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