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应声虫

应声虫

【成语名字】应声虫
【汉语拼音】yìng shēng chóng
【成语解释】
随声答和的昆虫。典出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后用以比喻胸无定见,随声附和的人。
【成语典故】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
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云:“自古无此方。今吾所撰《本草》,网罗天下药物,亦谓尽矣。试将读之,应有所觉。”其人每发一声,腹中辄应;唯至一药,再三无声。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成语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
2、 方:指药方。
3、 《本草》:记载药物的著作。前此有《神农本草经》,约成于东汉以前,简称《本草》,因以草类居多,故以“本草”为名。
〔参考数据〕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
洛州有士人患应病,语即喉中应之。以问善医张文仲,经夜思之,乃得一法。即取《本草》令读之,皆应;至其所畏者,即不言。仲乃录取药,合和为丸,服之,应时而愈。一云问医苏澄云。
【成语出处】
1、宋.范正敏《遯斋闲览.人事.应声虫》:“余友刘伯时,尝见淮西士人杨勔,自言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辄有小声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士见之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遇虫所不应者,当取服之。』勔如言,读至雷丸,虫忽无声,因顿饵数粒,遂愈。”
2、宋.吴幵《优古堂诗话.应声虫》:“陈正敏《遯斋闲览》载:杨勔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有小声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士见而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遇虫不应者,当取服之。』勔如言,读至雷丸,虫忽无声,乃顿饵数粒,遂愈。”
3、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钞.卷四.非文事》:“己无特见,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
4、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杨用修有云:『世之人无特见者,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思以青黛药之,可发一笑。』”
5、《镜花缘.第三○回》:“当日有人患一怪症,每逢说话,腹中也照样说话;彼时虽有医家识得此症名唤『应声虫』,及至用药,仍无效验。”
6、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杨用修笑今之儒者,皆宋儒之应声虫。吾以为孔颖达,真郑康成之应声虫也。”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胸无定见,随声附和的人。
使用类别    用在“毫无主见”的表述上。
【应声虫造句】    
1、他向来讨厌没有主见,像应声虫一样的人。
2、对事情应该有自己的看法,不要老当个应声虫。
3、她专制的教育方式,使得三个小孩活像应声虫,没有主见。
4、在威权高压统治下,人民为了自保,只得当应声虫,随声附和。
5、才刚牙牙学语的弟弟好像应声虫,人家说什么他就跟着说什么。
辨识
【近义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应声虫的成语故事】
“应声虫”本指传说中一种寄生于人体内随声答和的昆虫。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记载一个故事:传说古时有一个人得了应声病,只要开口说话,腹里就有声音跟着说一样的话。他问医官苏澄有没有治疗的方法,苏澄说:“自古以来没有治应声病的方子。我撰了一本药书《本草》,网罗了天下的药物,你拿去试着读读看,应该会有所发觉。”那人就把书中的药物逐一念出,每念一种药物,腹中就有回声,唯独念到一种药物,念了两三遍,腹中都没有应声;再念以下的药物,就又有了。苏澄就拿那味药处方,把那人的应声病治好了。在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宋.吴幵《优古堂诗话.应声虫》、宋.范正敏《遯斋闲览.人事.应声虫》,也都可以见到类似的记载。后来“应声虫”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应声虫”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胸无定见,随声附和的人。
上一篇:五日京兆
下一篇:饮鸩止渴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应声虫,应声虫的意思,应声虫是什么意思,应声虫的近义词,应声虫的反义词,应声虫的故事,应声虫造句,应声虫的解释及成语典故出处。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