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安
【成语名字】苟且偷安
【汉语拼音】gǒu qiě tōu ān
【成语解释】
“苟且”,行事马虎草率,得过且过。语出《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偷安”,贪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难。语出汉.贾谊《新书.数宁》。“苟且偷安”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顾将来。
【成语典故】
1、“苟且”:《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
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曰:“臣闻圣王之功在于得人。孔子曰:『材难,不其然与!』『故继世立诸侯,象贤也。』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察过悉劾,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成语注解】
1、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其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约当于后世的三品官,地位并不显赫。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
2、苟且:不守礼法、不务实际或马虎草率,得过且过。
2、“偷安”:汉.贾谊《新书.数宁》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惜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大息者六。若其它倍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独曰“未安”。或者曰“天下已治矣”,臣独曰“未治”。恐逆意触死罪,虽然,诚不安,诚不治,故不敢顾身,敢不昧死以闻。夫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无知,因谀者耳,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成语注解】
1、措:安置。
2、寝:躺卧。
【成语出处】
1、《宋史.卷三九七.刘光祖列传》:“人臣献言,不可不察:其一,不量可否,劝陛下轻出骤进,则是即日误国;其一,不思振立,苟且偷安,则是久远误国。”
2、宋.汪应辰〈廷试策〉:“昔唐之明皇,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3、宋.司马光〈程宣徽札子〉:“程戡素无才术,少壮之时历职中外,犹无名迹为人所称。况今老病,昏懦尤甚。在鄜延苟且偷安以度日月,为吏兵所慢,戎狄所轻。”
4、宋.苏轼《应诏集.卷一.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
5、《宦海.第二○回》:“做大员的这样苟且偷安,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顾将来。
使用类别 用在“贪图安逸”的表述上。
【苟且偷安造句】
1、你不能苟且偷安,应该重新振作起来。
2、国家面临危难,人民怎么可以苟且偷安?
3、年轻人理当奋发图强,岂可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4、他宁可苟且偷安,也不愿积极进取,真叫人惋惜。
5、你若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克服苟且偷安的惰性。
6、与其苟且偷安,不如奋力一搏,或许可以开创新局。
7、我们不能苟且偷安,一定要自强不息,才能创出一番事业。
【近义词】:因循苟且,苟且偷生,苟安旦夕,得过且过
【反义词】:自强不息,发愤努力,发愤图强,发奋图强,奋发向上
【苟且偷安的成语故事】
“苟且偷安”系由“苟且”及“偷安”二语词组合而成。“苟且”见于《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王嘉(?~公元前2),西汉平陵人,字公仲,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后为南陵丞、长陵尉。哀帝时为丞相,封新甫侯。哀帝宠幸佞臣董贤,王嘉极谏,被系于狱中二十余日而死,追谥忠。王嘉曾上疏哀帝论政,认为孝文帝时吏治清明,官员们尽忠职守,行事不会马虎草率,得过且过。“偷安”则见于汉.贾谊《新书.数宁》。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为文学家兼政论家。文帝召为博士,超迁至太中大夫,所论列多见施行,因遭毁忌,出为长沙王太傅,迁为梁怀王太傅,后怀王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年余亦卒,世人称为“贾太傅”、“贾长沙”,又称为“贾生”。所著《新书》共十卷,内容主在惩秦之失,并对汉初君主提出各项治安策。贾谊在书中论到天下情势,认为很多人都说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只有自己敢冒大不韪,说天下尚未安定。他又认为这些人并非愚者,看不清天下大势,只是为了阿谀谄媚皇帝,所以故意说出和违背事实的话。这种行为,就好比把火放在木柴下面,然后躺在木柴上面,只因火尚未烧到,就觉得安,这是贪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可能发生危难的做法。后来这两个【成语典故】被合用成“苟且偷安”,用来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顾将来。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苟且偷安,苟且偷安的意思,苟且偷安是什么意思,苟且偷安的近义词,苟且偷安的反义词,苟且偷安的故事,苟且偷安造句,苟且偷安的解释及成语典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