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
【成语名字】赴汤蹈火
【汉语拼音】fù tāng dào huǒ
【成语解释】
甘愿奔投至烈火沸水当中。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语本《汉书.卷四九.爰盎鼌错传.鼌错》。
【成语典故】
《汉书.卷四九.爰盎鼌错传.鼌错》
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怨,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天下明知祸烈及己也。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成语注解】
1、典故或见于《傅子》。
2、拜爵之赏:授予爵位作为赏赐。
3、 财卤:掠夺的财物。卤,通“掳”,掠夺、强取。
4、蒙矢石:冒着箭矢和石头的攻击。蒙,冒。
5、汤:沸水。
《傅子》(据《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刘表》裴松之注引)
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嵩对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佑,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
【成语出处】
1、《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刘表》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2、《金史.卷一○六.朮虎高琪列传.刘炳》:“自古名将料敌制胜,训练士卒,故可使赴汤蹈火,百战不殆。”
3、《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小娘子若用得着小可时,就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岂有推托之理。』”
4、《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漫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是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安龙媒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是什么话!这种不平之事,我是赴汤蹈火,都要做的。”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使用类别:用在“不畏艰险”的表述上。
【赴汤蹈火造句】
1、只要是您老交代的事,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2、只要国家需要,即使赴汤蹈火,我们也在所不辞。
3、只要我答应了你,就是赴汤蹈火,我也绝不推辞。
4、这些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赴汤蹈火,何所畏惧?
5、他早已下了赴汤蹈火的决心,要挑战任何艰难险阻。
6、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7、这些年来,为了争取农民的权益,他不惜赴汤蹈火,冒险犯难。
8、他心里面想:“自己纵然不敢赴汤蹈火,总也不能显得太过懦弱。”
【近义词】 出生入死,肝脑涂地,粉身碎骨,奋不顾身
【反义词】 畏缩不前,贪生怕死
辨似:
形音辨误
同:“赴汤蹈火”及“出生入死”都有冒险犯难的意思。
异:“赴汤蹈火”侧重于不惧艰险;“出生入死”侧重于不顾生死。
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辨似造句
这些年来,为了争取农民的权益,他不惜赴汤蹈火,冒险犯难。
凭着他的机智和勇敢,在八二三炮战中,出生入死地完成了军情传递任务。
【参考词语】:赴蹈汤火
【汉语拼音】:fù dào tāng huǒ
【成语解释】:即“赴汤蹈火”。见“赴汤蹈火”条。
1、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2、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臣是顾命大臣,义当以死报国,虽赴蹈汤火皆所不避,况于毁誉得丧之间。”
【参考词语】:探汤赴火
【汉语拼音】:tàn tāng fù huǒ
【成语解释】:犹“赴汤蹈火”。见“赴汤蹈火”条。
1、晋.傅玄《傅子.卷一.贵教》:“ 使下唯力是恃,唯争是务。恃力务争,至有探汤赴火而忘其身者。”
【参考词语】:蹈汤赴火
【汉语拼音】:dào tāng fù huǒ
【成语解释】:即“赴汤蹈火”。见“赴汤蹈火”条。
1、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参考词语】:蹈赴汤火
【汉语拼音】:dào fù tāng huǒ
【成语解释】:即“赴汤蹈火”。见“赴汤蹈火”条。
1、《太平广记.卷四九二.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徇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2、清.王韬〈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犬马之报,惟力是视,虽蹈赴汤火所不辞。”
【参考词语】:赴汤投火
【汉语拼音】:fù tāng tóu huǒ
【成语解释】:犹“赴汤蹈火”。见“赴汤蹈火”条。
1、《三侠五义.第四回》:“这有何难?只要你家相公应允,我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
【参考词语】:赴汤跳火
【汉语拼音】:fù tāng tiào huǒ
【成语解释】:即“赴汤蹈火”。见“赴汤蹈火”条。
1、《崇祯本金瓶梅.第八八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参考词语】:探汤蹈火
【汉语拼音】:tàn tāng dào huǒ
【成语解释】:犹“赴汤蹈火”。见“赴汤蹈火”条。
1、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三出》:“宁南兵变,料无人能将檄传;探汤蹈火咱情愿,也只为文士遭谴。”
【赴汤蹈火的成语故事】
鼌错(公元前200~前154)为西汉颍川(地约当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时,奉命记录和整理已失传的《尚书》,后屡屡升迁,调任为太子家令。由于他学识丰富,被人称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后,更升任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几乎没有不接受的。后来他倡议削诸侯封地,让各诸侯王怀恨在心,当景帝果真采用其议,削夺诸侯王封地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便举兵叛变,要求皇帝诛杀鼌错,形成西汉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内乱,于是答应诸侯王的要求,牺牲了鼌错。鼌错虽然含怨而终,但他所提出的种种建议,对景帝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例如他曾对边塞的守备提出建议,主张应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将士保卫疆土,他说:“对于能固守城池及战胜敌人者,要给予爵位以示奖赏;对于能攻陷敌方城池者,要赠予所得的财货以增加他的财富与权势。唯有如此,才能使将士们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不顾生死的为国效忠。”后来“赴汤蹈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但也有学者以为,“赴汤蹈火”一语应源自《傅子》。据载,东汉末年豪强四起,刘表占领了荆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韩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虚实。韩嵩对刘表说:“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会坚守节操,为达使命而不顾艰难危险。这里的“赴汤蹈火”,意思同样是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与〈鼌错传〉中的“赴汤火”并无差别。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赴汤蹈火,赴汤蹈火的意思,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赴汤蹈火的近义词,赴汤蹈火的反义词,赴汤蹈火的故事,赴汤蹈火造句,赴汤蹈火的解释及成语典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