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调雨顺
【成语名字】风调雨顺
【汉语拼音】fēng tiáo yǔ shùn
【成语解释】
风雨及时而适量。形容丰年安乐,天下太平的景象。语出《六韬》。
【成语典故】
《六韬》(据《旧唐书.卷二一.礼仪志》引)
武王伐纣,雪深丈余,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武王怪而问焉,太公对曰:“此必五方之神,来受事耳。”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职命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成语注解】
1、武王:周武王,姬发,生卒年不详,文王之子。因商纣暴虐无道,乃率领诸侯伐商,大战于牧野,败纣而代有天下,都镐京。在位十九年崩,谥曰武。
2、纣:商纣,商朝最后一任君王。名辛,为帝乙的儿子,史称为“纣王”。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虽才力过人,然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导致民怨四起。周武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商者八百。战于牧野,纣军败,自焚于鹿台。
3、 太公:太公望吕尚,字子牙,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年老隐钓山林,周文王出猎,遇于渭水之阳,相谈甚欢,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武王克殷,封于齐。
4、五方之神:东西南北中之神。东方之神行属木,南方之神行属火,西方之神行属金,北方之神行属水,中央方之神行属土。
5、受事:接任办事。
6、殷:朝代名。公元前1751~前1111。成汤始号为商,传至盘庚,改号为殷,故称为“殷商”。
【成语出处】
1、《旧唐书.卷二一.礼仪志》引《六韬》:“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职命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2、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九.征伐》:“贞观已来,二十有余载,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
3、《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话说国朝嘉靖年间,圣人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4、《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故有得道的皇帝,遇着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亲到泰山顶上,祭祀岳神,刻下一篇纪功德的颂,告成天地。”
5、《三侠五义.第一回》:“话说宋朝自陈桥兵变,众将立太祖为君,江山一统,相传至太宗,又至真宗,四海升平,万民乐业,真是风调雨顺,君正臣良。”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风雨及时而适量。形容丰年安乐,天下太平的景象。
使用类别:用在“风雨适当”、“富足丰收”的表述上。
【风调雨顺造句】
1、今年风调雨顺,农作物的收成必定很好。
2、农民们都盼望今年是个风调雨顺的丰年。
3、我国近年来风调雨顺,人民也都安居乐业。
4、这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各种作物都大丰收。
5、古代的帝王们在天坛祭天,祈求能够风调雨顺。
6、在新春之际,让我们祈求今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7、由于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们都过着安乐、富足的日子。
【近义词】 时和年丰
【反义词】 旱魃为虐
【参考词语】:风雨调顺
【汉语拼音】:fēng yǔ tiáo shùn
【成语解释】:即“风调雨顺”。见“风调雨顺”条。
1、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
2、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八》:“仁恤斯民,庶几克享天心,风雨调顺,年谷丰稔。”
【参考词语】:雨顺风调
【汉语拼音】:yǔ shùn fēng tiáo
【成语解释】:即“风调雨顺”。见“风调雨顺”条。
1、五代十国前蜀.杜光庭〈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谷有年,五兵永息不任。”
2、《西游记.第三七回》:“悔过前非,重兴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顺风调。”
【参考词语】:风调雨节
【汉语拼音】:fēng tiáo yǔ jié
【成语解释】:即“风调雨顺”。见“风调雨顺”条。
1、宋.朱熹〈上宰相书〉:“政使风调雨节,时和岁丰,尚不可谓之无事,况其饥馑狼狈至于如此!”
【风调雨顺的成语故事】
“风调雨顺”的意思是风雨及时而适量。这个成语可用来形容丰年安乐,天下太平的景象。【成语典故】出自《六韬》。《六韬》记载太公姜尚与周文王、武王商讨如何推翻商朝的谋划内容,共有六篇。前二篇文韬、武韬为政治的战略,后四篇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则是军事的战略。《旧唐书》有一段《六韬》佚文记载:武王伐纣,天下大雪,雪深三尺,突然有五人乘马车,后面跟着二人骑马,到营帐前求见武王。武王觉得很奇怪,就问太公姜尚,太公说:“他们是五方之神,天意要您建立周朝,他们是前来接受派遣的。”武王马上迎接五神入营,请他们协助驱除纣王,救众生于水火之中。武王消灭殷商的暴政后,五神完成任务,随即返回天庭。从此风雨及时,五谷丰收,人民富乐安康,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即摘自【成语典故】,用来形容丰年安乐,天下太平的景象。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风调雨顺,风调雨顺的意思,风调雨顺是什么意思,风调雨顺的近义词,风调雨顺的反义词,风调雨顺的故事,风调雨顺造句,风调雨顺的解释及成语典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