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情况调查
时间:2018-02-08 01:33:34
来源:<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在今天全球经济收到冲击的情况下,就业问题难免成为当今的难点问题。在就业群体中,青年毕业生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前段时间,媒体曝光了广东近30名大学生应聘商场卖肉职位和湖南一些大学毕业生纷纷无偿试用的新闻,更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为了充分了解**镇青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我对本镇青年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镇青年就业现状
**镇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且可开发利用率高。全镇现共有各类企业400余家,已形成了有色金属、服装、建筑、机械、化工、轻纺、医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以种植业、林特业、畜牧业为主要结构的都市农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随着**镇企业数量的不断攀升,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增加,无形之中给**镇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然而,从近几年的务工调查数据显示近80%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全镇约4110余在家待业,其中青年占95%,成为**镇就业难题,其中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约50人,占失业青年总人数的29%。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近年来,我镇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和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一)就业观念陈旧。
据调查,一些青年就业期望过高,认为工作分三六九等,特别是读书人就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否则宁愿失业在家。
调查中了解到一位**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从XX年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备战公务员考试,据他所言考上公务员是他唯一的目标。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对待就业择业的问题上,很多人依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陈旧观念,总想着能端上铁饭碗,一劳永逸。因此在择业上首选行政事业单位,不惜一切代价报考行政或事业单位的青年人大有人在。对于一些社会比较急需的就业岗位,例如一些临时性、季节性、脏苦累等工作,则较少被青年人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毕业青年所选择。
(二)职业技能短缺。
近两年**镇工业园不少工业企业,虽然前阶段受到金融风暴到冲击,但是总体上影响不大,企业正常恢复生产的面积还是比较广。一些企业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在企业用工上,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青年却不多,出现了高要求,低素质,高学历、低水平的尴尬。在企业用工调查问卷中,当问及青年工人欠缺什么时,企业主回答技能短缺占被调查人数的60%。还有××橡塑公司企业,除了普通工人聘用本地人以外,其它高级技术人才90%以上是外地人员。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过去大多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在校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只为一纸文凭。另一方面是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够。共同导致了企业技工岗位空缺,青年劳动力大量闲置,无法就业。
(三)就业信息不畅。
对就业的50名青年询问“你认为最有效的就业途径是什么”时,回答依靠父母朋友帮助就业的占60%,自己到用人单位应聘的占15%,通过上网等其它方式的占22%,回答通过人才市场的只有3%!
就目前情况来看,本镇仅有的一家劳动力市场每天进出的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从调查结果看就业成功率仅为12%,相对较低的就业成功率也时促使本镇青年不愿光顾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大型企业或单位的用工则多数在市一级的劳动力市场或在互联网上发布用工信息,致使许多外地劳动力进入我镇就业市场,导致外地劳动力抢占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就业机会。
(四)就业市场狭窄。
部分青年有志于选择自主创业,但这种择业方式受到多种条件制约,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极其有限的。而要想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就职门槛较高,同时部门单位招录考试条件奇高,使得一些有业务专长的人才被拒之门外。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引导青年转变择业观。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镇青年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所以政府应加强对青年正确的职业观念的教育,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克服依赖心理,转变就业观念。引导青年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就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劳动者本人有一定收入,就算就业。比如大中专毕业生不是以去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只要学有所用,能充分发挥特长就能成就事业。引导青年树立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和弹性就业也是就业的新观念。这样,就业的路子就能够越走越宽广。
(二)建设就业信息平台。首先应该完善建立劳动力市场管理,使大量用工信息得以发布,同时也为青年提供了大量可以选择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其次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对劳动力和就业情况进行登记,一是便于就业安置,二是可以大量获取外埠用工信息。再次要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及时获取流动的用工信息,使劳动力流动不出现断档。
(三)加大青年职业技能培训。
在走访的行政、事业、企业各几家单位中,就有超过半数的单位反应青工劳动技能短缺。所以政府应帮助需要就业的青年群体提高职业技能,以适应现代企业要求。这就要求: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投入必要的师资力量与之共同经营,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培训基地。二是加强与相关企业,特别是有一定能力的大中型企业的沟通联系。让企业参与青年职业
技能培训,改变以往僵化的培训模式,让学有所成的青年技工提前上岗,形成互赢的激励机制。三是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联系,在一些高精尖等高新技术培训领域,可以委托上级主管部门及市甚至省级职业技能学校帮助完成。
(四)积极扩展就业市场。对就业而言,解决的根本之道最终还是在于就业市场的扩展。如何扩展就业市场我认为:一是要继续加大高新产业引资力度,不断实现分工细化,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引导青年自主创业,鼓励青年创办小型企业和其他各种经营形式的经济组织,自己创造就业岗位。三是降低部分事业单位准入门槛,支持一些出现人才断层的事业单位实行开放性聘用,让许多有业务专长的大中专毕业生有业可就。